• 宝宝体检到底查什么?3岁以内别乱查,娃的健康就看它

    宝宝出生以后,麻麻们都非常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很多麻麻只要看到宝宝能吃能喝能睡,就觉得宝宝很健康。但是,宝宝的健康状态,并不是看看就能看出来的。特别是3岁以内的宝宝,体检非常重要。不过,麻麻也不要过度紧张,什么都查。胡乱检查,对宝宝并没有好处。 那么,宝宝体检到底查什么呢?宝宝的健康主要还是看下面这些检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宝宝出生时 1、apgar评分(新生儿评分):包括心率,呼吸,肌张力,肤色,对刺激的反应等,还要检查宝宝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如有异常,需要及早治疗; 2、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囟门等全身检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宝宝出生3天内 无锡和美妇产医院的专家说,宝宝出生后3天内,还没有出院,医生要给宝宝做下面的检查: 1常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囟门等全身检查; 2辅助检查:完善宝宝的听力筛查,完善足跟血检查,排除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先天性疾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宝宝出生后42天 宝宝出生后42天,除了麻麻需要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宝宝也需要,这也是宝宝通常意义上的第一次体检,主要包括: 听力检查 视力检查 肢体检查 生殖器检查 听诊心肺检查 分髋试验,臀纹、脐部的检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后常规体检 接下来,宝宝在4 个月,6 个月,9 个月,12 个月,18 个月,2 周岁,2 周岁半,3 周岁都需要进行常规体检: 1、询问既往史:看宝宝足月或早产,是否有抢救史、黄疸史等; 2、了解家族史:评估宝宝患有遗传病的危险因素; 3、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囟门大小,四肢、颈部检查,以及皮肤、眼睛、耳朵、口腔、心脏、肺部、腹部、神经等发育情况; 4、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粪尿常规、髋关节 B 超等; 5、心理行为测评:对宝宝沟通、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除了上面这些,麻麻们或许还听说过什么微量元素、骨密度检查等,其实,这些检查如果不是医生强烈要求,并没有做的必要,做好上面这些体检项目才是关键!

    2018-08-26 0

  • 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体检正常,并不代表你的身体正常!

    美国艾伦·格林伯格博士说:最好的长寿方法是尽量避免医生和医院。 大部分人,身体有个小毛病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吃药上面。哪儿不舒服,做个体检没大毛病,安心了之后生活习惯照旧。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医院的检查报告上都是正常的,但总感觉身体很难受呢? 一个残酷的事实:肝脏坏到50%,医院检查指标都是正常的。肝脏坏掉90%以上,才叫肝硬化、肝腹水,肝癌。 血管堵到30%,指标一切正常。只有堵到50%以上,才能检查出高血压。肾脏坏掉50%,一切正常,只有两个肾全坏了,才叫尿毒症,需要透析! 乳腺增生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会说没事,是女人都有的。如果没有一级,怎么可能会有二级增生?没有三级,更不可能有乳腺癌! 得了糖尿病,医生告诉你,必须打胰岛素,否则,血糖控制不住,但是胰岛素有副作用!你用、还是不用? 最后,并发肾衰竭,医生告诉你必须透析才能保命!你透、还是不透? 肢体并发溃烂,伤口没有愈合能力,再告诉你,不截肢,溃烂就会继续发展!你截、还是不截? 得了癌症,告诉你必须花几十万做手术!你做、还是不做? 做完手术,告诉你,必须放疗、化疗才能控制癌细胞!你放、还是不放? 等癌细胞扩散,人留不住,告诉你,我们尽力了! 只有病了才发现: 只要进了医院,根本就由不得你怎么选择,只有听从医生的建议,而且结果根本没有保证,还不敢有半句怨言! 手术自己签了同意书,所有治疗是同意的! 世界上没有一例高血压是吃了降压药治好的;也没一例糖尿病患者是打胰岛素治好的;更没有一例失眠症是通过吃安眠药治好的。 药物起到控制症状的作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高度精密的机器,功能紊乱了,必定是某个器官有了问题,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修复器官功能,修复器官功能唯一要修复细胞。 均衡的营养才是修复细胞的根本! 细胞健康 =身体健康 美国人存款率5.6%,投资健康养生率42%; 中国人存款率46%,投资健康养生率3%;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看起来很有钱,但一生病马上回到解放前。 我们落后的不是经济,而是健康的思想意识! 让我最痛心的事是,健康的人很少有健康管理意识,但失去健康的人受尽了苦痛,也换不来一份后悔的机会。 所以,请谨记:亚健康就是身体给出的信号,预防大于治疗,养生重于救命! 从看到这篇文章开始,学会“吃动调”,做自己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通过健康管理能达到以下目的: 一学,学会一套自我管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 二改,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 三减,减少用药量、住院费、医疗费; 四降,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降体重,即降低慢性病风险因素。 我们都说长命百岁,而我希望所有人,健康到百岁!

    2018-08-26 0

  • 关于长寿,人际关系可能比水果蔬菜、锻炼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

    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专家丁瓒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某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所致。首先,与人发生冲突会导致精神紧张、抑郁,不仅可致心理障碍,而且可刺激下丘脑,使内分泌功能紊乱,进一步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 在一般人的了解中,长寿必须是和锻炼、戒烟戒酒有关,但实际上,美国心理学家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发现,决定寿命长短最最最重要的因素却是人际关系! 此外,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有着两把十分重要的长寿金钥匙!中老年朋友们都来了解了解吧! 决定人类寿命的因素: 人际关系排在第一位!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经过二十年的研究,从研究对象多如牛毛的生活习惯中总结出一些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并发表新书《长寿工程》。该书列出了“长寿关键要素排行榜”。 然而让人们吃惊的是,书中列出的决定人类寿命6大因素中,“人际关系”竟然排在第一名! 1、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远远超乎想象。人际关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经常锻炼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对268名男性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一个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别人的关系。 研究还发现,常与朋友小聚适度饮酒者比滴酒不沾者更长寿。 人际关系紧张会引发某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许多心身疾病,如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甲状腺功能亢进、偏头痛、月经失调和癌症,都与长期不良情绪和心理遭受强烈的刺激有关。 其次,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快乐和忧愁,快乐与朋友分享会更快乐,忧愁向朋友倾诉就会减轻,倾诉的过程就是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紧张的过程。如果缺乏必要的交往会导致心理负荷过重。 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人往往就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心理学家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交往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融洽。 2、性格特征 研究发现,在性格方面,百岁老人至少有三大共同点: 其一,生活态度积极。 其二,责任心强。 其三,积极看待衰老。 3、职业生涯 据研究,人们临死前最后悔的事就是过劳工作,既迫害健康又得到应有的回报。 4、生活细节。 保证足够睡眠和美满和谐的夫妻生活;与人为善,多点宽容,保持年轻的心态。 5、戒除不良习惯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延年益寿,应该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6、与健康者为伍 朋友的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你的生活习惯。要想健康,就应该经常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交往。 综上所述,对于人生的幸福来说,健康的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的重要。交往和人际关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无法被金钱、成功、名誉和地位所取代。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的金钱收入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但是对生活感到幸福的人的比例并没有增加,而是稳定在原来的水平。这说明金钱并不能简单地决定人的幸福。 诺贝尔奖得者的长寿金钥匙: 乐观、生活有目标 如果你想活到100岁,也许还可以从诺贝尔奖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长寿,平均寿命高达77.2岁,比仅获得提名的科学家平均寿命高1.4岁。 据美国《读者文摘》报道,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总结出几把延缓人类衰老的“钥匙”,帮你开启长寿大门。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赖克本、卡罗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 1、长寿的金钥匙:乐观 “人要想健康活到100岁,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我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认为,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总和,谁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 几位诺贝尔奖得主也强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一是要乐观。研究者希拉里·廷德尔博士指出:“乐观是重要的保护伞,这种人有强大的社会网络并能很好地处理压力。” 2、“压力激素”会伤身体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人类65%至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三点一线形成了人体的应激反应中心。碰到危机时,它们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身体中的各种“资源”被重新调配,减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给,将重心放到心脏的供血和肌肉的运动中去。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 如果人是快乐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3、长寿的第二把钥匙:生活有目标 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二是要生活有目标。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一项研究发现,生活有明确目标及计划的老人,死亡率比其他老人降低一半。 无论是远大目标,还是旅游或读书等近期目标,只要生活拥有目标,生存优势就更大。 4、“目标”能激发活力 英国科学家在40至90岁的人群里做了一个7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没有明确生活目标的,比有明确生活目标的,病死或自杀的人数,足足高了1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多了一倍。 医学上也早有发现,人退休后,因人生目标突然消失,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均会急剧下降。 如果你没有目标,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标”,那么隐藏在你潜意识里的自毁机制就会悄然启动,让你的身体每况愈下。 如果有目标,就会有积极的心态,努力去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就会勤于用脑。 科学家发现,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要注意的是:“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否则会起副作用。目标不一定要大,学习唱歌、组织旅游等都可以是目标。

    2018-08-26 0

上一页 1 下一页